西红柿(番茄)溃疡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农民种植助手 2022-10-18 12:49


番茄溃疡病又称萎蔫病、细菌性溃疡病,为番茄的毁灭性病害,由细菌引起,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特别是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发病,出现中心病株后,数日内病情迅速蔓延,一旦发病较难防治,轻者减产20%~30%,大发生棚室减产80%以上。目前,该病只能预防,没有特效化学药剂。


番茄溃疡病-病茎发病中期

番茄溃疡病-茎裂口和茎纵切面

番茄溃疡病-病叶柄

番茄溃疡病-病茎横切面

番茄溃疡病--病果初期出现鸟眼斑

番茄溃疡病-病果发病初期,出现鸟眼斑

番茄溃疡病--病茎基部长出大量不定根

 

发病症状

 

幼苗:始于叶缘,叶片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维管束变色,髓部中空,致使幼苗卷缩、矮化或枯死。


 

溃疡病茎部着生不定根

溃疡病茎髓部中空

成株:起初下部叶片边缘褪绿萎蔫或向上卷缩,似缺水状,症状范围渐扩大,叶片黄褐干枯;当细菌侵染到植株顶梢时,有时一侧或部分小叶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后期茎秆、枝条上出现黄色或黑色狭长条斑,上下扩展,病斑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上生许多不定根。多雨或湿度大时白色菌脓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污染茎部,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取发病茎段置清水杯中搁置几分钟,肉眼可见许多浑浊菌脓溢出。

 

溃疡病果出现特异性状“鸟眼斑”


果实:多由病茎扩展至果柄,一直可伸延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凹陷。种子不能成熟,种小、黑色。果面出现大量泡泡,果面上形成隆起的圆形外白、中褐病斑,以单个病斑居多,单个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1个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点,像“鸟眼”的形状,俗称鸟眼斑,为该病的典型特征,病情严重时病斑连片。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中可存活2~3年。病菌从各种伤口侵入,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当病健果混合采收时,病菌会污染种子,造成种子带菌。此外,病菌也可从叶片毛状体及幼嫩果实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雨水和灌溉水,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

 

番茄溃疡病在番茄生长期有两个明显发病期,第1次发病在幼苗期,以子叶期至2叶1心时易发病,可造成幼苗枯死。第2次发病在第3穗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越接近采收期发病越重。由于保护地轮作倒茬比较困难,长期连作加重了番茄溃疡病的发生。

 

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是番茄溃疡病发生的首要诱因,发病适温25℃~30℃,温暖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及暴雨多,发病重;土壤为中性,植株伤口多,病害易流行;发病后偏施氮肥,大水漫灌,病害扩展迅速,有喷灌的大棚或温室,果实易显症。反季番茄发病较迟,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办法

 

1.综合防治。种子处理。对番茄种子苗木,严格检疫,杜绝病菌传入。选用抗病丰产品种。

 

温汤浸种。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分钟,再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种30分钟,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充热水,然后将种子捞出后放入凉水中,室温条件下浸泡4~5小时。

 

干热处理。将充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恒温箱中灭菌72小时(一般含水量低于4%)。

 

药剂浸种。将种子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3~4小时,之后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冲洗干净,以防出现药害。也可用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升浸种2小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

 

药剂拌种。利用拌种器,将种子与种子质量0.3%的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混拌均匀后播种。

 

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与大蒜、葱、韭菜等非茄科植物轮作2年以上,可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的数量,控制病害的发生。

 

深翻土壤。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土壤深层有较多的微生物种类,这些微生物会抑制番茄溃疡病菌的生长或加速附着在病残体和土壤表面的病菌死亡。

 

苗床处理。使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旧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兑水3~4升消毒,用塑料膜盖5天,揭开后过15天再播种。

 

土壤处理。可在夏天高温季节进行闷棚处理,对大棚中的土壤灌足水后覆盖聚乙烯膜,日晒4~6周,能有效降低田间菌量,可使番茄溃疡病的发病率降低72%;或者是选用威百亩在定植前1个月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也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清洁田园。及时摘除下部的老、黄、病叶,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和附近的植株,将病残体集中到一起进行焚烧或深埋;并对病穴和周围的土壤施生石灰消毒,或用1克链霉素加水15公斤浇土,避免病菌随病残体传播蔓延。

 

科学整枝。早上叶片湿度大、露水多时,不要进行整枝、采摘等农事操作,避免病菌粘附在操作人员的身体或操作工具上进行传播。

 

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有条件的可进行膜下滴灌,降低室内湿度。或采用自控电热增温等设施控制昼夜温度的变化,减少病菌繁衍和侵染。

 

高温闷棚。番茄溃疡病的病菌在53℃条件下10分钟,可以致死。利用高温季节密闭温室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残留的病菌,防止病害传播。

 

3.生物防治。发病初期使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植株整体喷雾,每隔3天喷施1次,连续3~4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洒1次,连续使用3~4次。

 

4.化学防治。苗床与整个生长期都应进行药剂保护。发病前喷洒1∶1∶200波尔多液。定植时,用硫酸链霉素每支兑水15升浇灌幼苗。植株未发病时,可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喹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5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预防。每7~10天1次,连施3~4次。中心发病区,可用上述药剂灌根。

 

发病初期,可使用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毫升+有机硅(1袋)兑水15公斤,下午2时以后用药。3天用药1次,连用2次,即可控制病情。

 

还可用33.5%喹啉铜悬浮剂800倍液+72%农用高效链霉素30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1500倍液+77%氢氧化铜7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7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800倍液灌根防治。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