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图标设计图案(企业图标设计图案大全)

农业 2023-08-15 14:08

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12月29日,中国平面设计泰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汉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从国家货币、银行logo、国家勋章、香港回归,到交通标识,再到文化、体育,陈汉民的作品遍布生活的角角落落。他设计的作品几乎见证了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陈汉民多年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解析了他对标志设计的八字方针:易解,新颖,美感,适用,我坚持要求在设计标志的时候,以这八个字为原则,来衡量这个标志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不好的,肯定是不懂、不认、不好用、不好看。

陈汉民先生是国际平面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主任,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评委会主席。

从银行logo到交通标志,陈汉民的标志设计早已进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设计的作品几乎见证了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

1931年陈汉民在上海出生,195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并攻读研究生。1959年担任国庆十周年游行总指挥部美术设计。1976年参加***水晶棺设计。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会徽、火炬、奖牌、竞赛图标评委。他的设计涵盖了标志、招贴、徽章等领域,是中国现代设计史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之一。荣获中国平面设计终身成就奖,光华龙腾奖设计贡献金奖,文化艺术事业突出贡献奖。

陈汉民相关图书

陈汉民设计的农业银行logo

陈汉民先生为中国设计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从建国到今天,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标志设计作品,同时在教学方面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设计人才。主要作品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爱乐乐团,香港九七回归标志等。

陈汉民设计的作品有很多,每一件都必须达到他的八字箴言:好看,好记,好用,好懂。主题必须象征鲜明、要具有中国风、民族情、国际观。而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陈汉民设计的logo

陈汉民设计的交通标识

陈汉民设计作品

从国家到民生、从文化到体育,陈汉民的作品遍布生活的角角落落。而除了银行、国庆活动标志以及体育标志外,几乎每天看到的道路交通标志、国标安全标志也是他设计的。

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司委托陈汉民先生设计一套新版流通硬币,并要求新币除了国徽和文字要素外,要融入花卉图案。一元币用牡丹,五角币用梅花,一角币用菊花。陈汉民意识到,一国货币最能体现出发行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工艺制作水平和文化价值观取向,一定认真对待,精益求精。他几次去造币厂参观请教,回来后仔细构图,在元素既定的情况下,做到大小有序,主次分明。最终形成了这套经典人民币硬币,至今我们仍能在市面流通中一睹其设计风采。

陈汉民设计作品

陈汉民设计作品

国家颁发的勋章是对各领域有突出贡献者的最高褒奖,很多领域的国家勋章均出自陈汉民大师之手。1978年设计中国农业奖章,1980年设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公安部功勋勋章,1982年设计国家体育运动奖章,1985年设计***司法部功勋勋章,1987年设计***安全部功勋勋章,1988年设计工程兵荣誉勋章。

1959年,陈汉民先生参与了建国1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队伍总指挥部的工作,担任美工,负责设计横幅标语、彩车,画游行队伍示意图。1976年***逝世,中央于10月8日作出了《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即将安放***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组织上安排陈汉民先生参与***水晶棺的设计工作。

陈汉民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谈标志设计与教学

延伸阅读

名家对话|香港回归标志设计者陈汉民:设计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顾问教授陈汉民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神采飞扬,甚至时不时加入一点戏剧冲突,让气氛欢快,然而在次日上海美院上美讲堂活动当日,陈汉民先生因为身体原因由夫人代为出席,现场视频播放了前一日的采访片段,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呈现采访实录。

教学小天地、大作为的标志设计

澎湃新闻:您设计过许多著名的标志,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工商银行等,并就此提出标志设计的八字方针:易解,新颖,美感,适用,能否谈谈如何理解这八字方针?

陈汉民:标志近20年来蛮火的,因为经济发展、企业观念的变化,都要靠标志。标志是文字和图形结合的产物。天地很小,但作为很大,设计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它也有诸多限制。所谓限制,就是设计原则。也就是易解,新颖,美感,适用的八字原则。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好懂、好记、好看、好用。

好懂是标志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好记是形象特别,要很有特点;好看是形式法则的问题,图案的形式法则:空间、比例、虚实、刚柔、结构,互相呼应,它符合美的法则,就好看;好用好懂呢,却往往被人忽视。大的标志有几百米那么大,小的有纪念章那么小。大而不空,小而不挤,这是好标志的特点。比如工商银行,大的在墙上、屋顶上挂着,小的像一个纪念章,它有一个制约。我坚持要求在设计标志的时候,以这八个字为原则,来衡量这个标志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不好的,肯定是不懂、不认、不好用、不好看。

巧切菠萝:菠萝去头去尾,立在砧板上,然后打竖对半切开,果肉再对半切开,然后把芯切掉,粗暴的几刀下去,菠萝变成了菠萝丁。稍微放点盐更好吃哦。

陈汉民设计作品

澎湃新闻: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香港回归的标志是您设计的,能否回忆一下设计的始末?

夹生饭重煮法:如果是米饭夹生,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

陈汉民:的确,香港回归的标志是我设计的,我对这次设计记忆犹新。这个任务给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下达到我们装潢系,我也参与设计了,后来我中标了,我很高兴。

回顾这个标志的产生,有一个过程。我一面自己设计,一面也布置给同学们设计。一开始同学们并不理解香港回归的本质意义——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重大的政治事件。但英国人侵占了香港几百年,现在我们国力加强了,有这个能力收回香港。标志要表达香港是回归祖国怀抱后,明天要更美好;且香港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也要明确。所以设计标志,一定要把握内容。我设计了97两字,盼97想97念97祝97,97在当时是特别响亮,我就用了97两个字。9是红的,代表中央政府,代表社会主义国家,代表香港的紫荆花糅进了中央政府,这关系就比较明朗。7字是绿的,代表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小小的一个纪念章,小小的一个标志,其中融入了政治概念。我经常跟学生讲,不学政治,不懂时事,怎么能设计出好的标志呢?好的标志要靠丰富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和专业能力。

97香港回归标志

澎湃新闻:好的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比喻,怎么说它是一个好的比喻呢?有明确标准吗?

陈汉民:比喻和象征是文艺作品中经常用的一种手法。标志设计也是一样的,它是文字和形象的结合物,一些理念往往是抽象的,它没法形象化,那就得用比喻来做了。有位名人说过,第一个人把苹果象征女孩子的脸,这是天才;第二个人再同样比喻是庸才;第三个人就是蠢才了。这就说明比喻既要约定俗成、让大家熟悉,同时它还要新鲜,不老套。所以没有象征就没有现代标志。因为它本身是没有形象的,要靠我们去找到象征物来比喻它。

陈汉民设计的《读者杂志》标志,将文摘的形式比喻为蜜蜂采蜜

澎湃新闻:除了上面提到的标志外,我们几乎每天看到的道路交通标志也是您设计的。此外您设计的邮票《民居图》,1986年日本评为世界十佳邮票之一,您是怎么协调大众审美和艺术的关系的?

陈汉民:现在马路上看到的公共交通标志是我在1979年的设计的,作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它要求一看就懂。我是参照了国外的标志设计,加上我们中国的形象特点,后来就作为国家标准用了。民居邮票不是我一个人设计的,是三个人设计的。我觉得民居邮票题材很好,是第一次把中国的民居搬上邮票,将地方的、民族的文化得到宣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创新。

陈汉民,励忠发,华健心设计的民居邮票

陈汉民民居写生

公共信息图形是符号类的,要一看就懂,但标志不一定,太白了也不好。它得让人琢磨,比如香港回归标志,乍一看不懂,但一琢磨它有味道。味同嚼蜡的标志不是好标志,晦涩不懂也不是好标志。既要让大家明白,又不让你一下子看懂,需要品味,留有余地,这才是好标志。

由陈汉民设计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部分)

澎湃新闻:现在设计与传统如何去平衡?

陈汉民:这个东西复杂得很。根据审美情趣来调整。一般来说,过去传统的标志以写实为主,现在的标志除了写形以外还写意。再者,现代标志越来越简洁,因为社会发展了,使用的范围扩大了。而且现在标志一般都比较小、精致。我上标志课很多年,体会到一点:小天地,大作为。现在的标志大家都看惯了,也熟视无睹了,但你琢磨一下,这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我到现在还是很怕,就怕一个任务来了我想不出来。

陈汉民的部分标志

设计文化和艺术无法和国际接轨

澎湃新闻:现在很多标志都是直接用电脑做的,您能谈谈手绘设计和电脑制作的一些比较吗?

陈汉民:我不赞成用电脑打草稿。电脑是把双刃剑,尽管电脑在设计界用得普遍了,是设计进步的一种体现,是工具的***,但它不是设计的***。现在我看许多人电脑味太重。电脑里做草稿和实际画草稿两回事,手绘草稿画是连贯的,可以调整的、有感情色彩的。所以我不主张一开始学习设计的时候用电脑。

对于老师而言,要有人格魅力,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必不可少。一个老师要想讲好课,并不难,要辅导好特别难。要发现学生的作品的问题在哪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准,分析问题要透彻,解决问题要有方法。

教学是一门学问。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结果是过程的延续。我打分要求学生的本子上有教学板、有草图,有老师提意见的修改稿,最后才是正稿,并写小结。我打分打过程,过程加结果,这个分数才是含金量高的。

陈汉民工商银行设计过程

澎湃新闻:国外现在的设计教育是很注重过程的,老师很希望学生自己去做调查研究他们要设计的方向,中国的学生就是关在教室里上网查资料,您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陈汉民:有两种学生,一种是市场调查,作品分析,找到弱点,进行改进;第二种去图书馆一翻一画,老师一看不错,就蒙混过关了。前一种比较好的,因为在过程当中你已经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它的弱点,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去把它改进。这是一个过程当中的进步的形象。所以我主张同学不要去翻字典,而是去思考。

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的思想。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个性。设计不一样,设计是一个服务行业,所以要做命题作业。

陈汉民戏剧人物速写,采访过程中,陈汉民也透露自己是戏迷,戏剧给他的设计启发

澎湃新闻:我们现在都在谈和国际接轨,但您过去说过文化和艺术是没法接轨的,如今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陈汉民:确实,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文化是不能简单说接轨的,连并轨都不行。不要说接轨,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怎么接轨?可以接轨的部分是属于功能性的,体育、经济这些功能性的,可以接轨。国际标准必须接轨,可是文化不一样,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老百姓已经懂得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什么,他能欣赏。你搞接轨,把别的东西接到我们中国的轨上,不伦不类的算什么?

文化只能融合,不能接轨。我再重复一遍,文化是不能接轨的,只能融合,只能借鉴,借鉴来以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个才是正确的道路,所以我坚持我的观点:文化是不能接轨的。设计,部分可以接轨,功能性的部分,意识形态的不能接轨。

(本文采访于2017年,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陆林汉,鸣谢上海美术学院上美讲堂)

手机照片想备份?我有妙法!将图像从手机邮箱发送到电脑邮箱,然后在电脑中接收该邮件并保存,此法基本上对所有的手机都适用噢!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