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图片风景日本旅游推荐旅游路线

旅游 2023-09-07 09:12

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文旅行业貌似进入了冷静期。尤其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文章中关于乡村旅游立意、立论的讨论还是颇有深意的。旅游界两位专家刘聪教授和马牧青院长就乡村旅游的本质在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区域空间及现状与发展的判断等,进行了一场探索式的讨论。文章以对话回应的方式,从乡村休闲到乡村旅居的演进过程,从旅行和旅游的的本质区别,又从城乡差异到地域差异引出第二居所的概念,进而提出了微旅游、微旅游目的地的概念,还是非常有新意的。(田霖)

作者:刘聪,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旅游专业副教授;原重庆文旅委顾问;《乡村旅游研究》副总编。

2015年,旅游界专家马牧青先生提出乡村旅游本质上是乡村休闲。这是一种经验直觉判断。这是早期旅游研究的基础和立论的依据。因为早期旅游业立论,外地人,过夜客,乃至境外人士到访,方能算旅游活动。本地人在本地乡下玩,当日往返,不算。只能算休闲活动。最典型的就是去农家乐,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儿,享农家乐。不能纳入旅游业范畴。

其理论依据是,其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旅游者消费诉求不符。不存在判断是否旅游者的标准求异心理探新求异,逃避现实。没有地域差异;其二,休闲消费心理基于偶尔,顺便的情状,人均日,次消费数额相对偏低,经济总量不大。一般来说,旅游者日消费额是休闲者的数倍。凭经验判断,除了极少数能够吸引远程游客,甚至个别境外游客的乡村旅游项目当年的成都五朵金花,这几年的咸阳的袁家村,曾经的莫干山。绝大多数挂乡村旅游名头者都是当地人本乡,本县,本地人自娱自乐。所以马牧青得出了这个判断。

马牧青先生在2016年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旅居概念。我暂时没有用心地搜寻他词意性的解释。根据我的理解,为什么是旅居而不是游居?这是有区别的。现代旅游学认为,旅行和旅游是有本质区别的。旅游,是旅行发展的新形态和升级版日本旅游推荐旅游路线。旅行,是基于任何目的暂时离开常驻地的行为。旅游,是基于游乐,休闲,享受为目的暂时离开常驻地的行为。旅游是花钱买享受旅游图片风景。旅行,或许为了某个现实的目的能够忍受不便与受苦。故而,旅游者的心态是放纵的,找痛快的,更在乎舒坦,不太在乎贵贱。

把乡村旅游理解为旅居,是基于城乡差异而不是地域差异,对这种准旅游业态找到一个更符合身份的解读。但是,马牧青在提出新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地证明它。其实,休闲业,游憩业,度假业,康养业发达的国家,早就用行动提供了很好的证明,甚至业已形成传统。

在许多欧洲国家,有钱人,当然得是有钱人,大多有自己的郊外房产,森林木屋或农场。每到周末或者假期,大家都举家外奔,到郊外去度过。这种周末出城生活,周初返城工作已然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生活方式。

进入到中等收入以上的阶层都明白,城市,大城市并不适合人居。尤其是对康养诉求强烈的人而言。首先,乡下空间开阔,人口密度低。可以说是远离尘嚣。空气清新噪音小;其次,乡下天然绿色日本旅游推荐旅游路线,生态环境好。可以说是亲近自然,养眼慰心好处多;其三,乡下节奏缓慢,顺其自然过。可以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悠闲。加上乡下有负氧离子养肺,森林里有植物精素免疫,谁来过不是进来睡眠沉沉,走时精神抖擞?

所以,旅居,就是以近郊乡居为目的的短途旅行行为。旅游和旅居相比,旅游重视吸引物,旅居在乎乡野环境;旅游强调地域差异,旅居在乎城乡有别;旅游更在乎游玩日本旅游推荐旅游路线,旅居更在乎享受。

问题在于,欧洲、日本乃至地区,土地是私有化的,可以自由买卖。故而,他们的旅居之处是实实在在的郊区置业,属于NO 2(第二居所),不属于对外接待的商业业态。我们姑且把这种业态命名为置业旅居日本旅游推荐旅游路线。他们的旅居业是主人-客人一体的置业旅游图片风景。我国实施土地国有,旅居业态是主体-客体分离的商业。我们姑且把这种业态命名为商业旅居。前者的旅居那绝对是忠诚的。定时都会去,都是去同一个地方。追随的是城乡差异,而不是地域差异。故而,他们用不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后者需要经营主体吸引消费者感兴趣,有持续的魅力,需要实施造梦空间计划。也就是马牧青先生意识到的旅居更在乎创造梦幻(的感受)的另一种说法。

基于近期业界针对瘟疫流行背景下提出的微旅游和微旅游目的地,和早期民宿业界提出的民宿就是目的地(花间堂),民宿、农庄(旅居)首先要有能力成为吸引物。民宿、农庄(旅居)自身吸引的深度,广度,长度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盛行二十多年的乡村旅游,既包括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家庭农场;也包括了当下流行的乡村民宿,度假农庄多种业态形式。旅居一词也很难囊括。再深一步探讨,这该是下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作者:刘聪,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旅游专业副教授;原重庆文旅委顾问;《乡村旅游研究》副总编。

2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