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官网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
1929年秋,《金花的秘密》德文版出版,本书翻译自这一版本最权威的英译本,译者卫礼贤得到荣格本人的认可。1930年3月1日,理查德威廉姆(Richard Willhelm,中文名卫礼贤)辞世。同年5月,在慕尼黑为他举行了悼念集会,荣格应邀作主要发言。
在卫礼贤逝世一年多之后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这个英译本得以出版问世,荣格纪念卫礼贤的发言也被收入这个英文版中。荣格的发言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仅仅因为他对卫礼贤的评述,更因为他对东方思想观点的进一步阐释。
一般说来,专业学者的心智是纯粹男性的,对于这样一种理智而言,繁育是一种与本性相异的不自然过程,因此它特别不适合接受和培育与本性相异的精神。而更伟大的精神却带有女性的特征,它有一个擅于接纳的、培育性的子宫,可以把陌生的东西改造成熟悉的形态。卫礼贤拥有这种母性精神的罕见天赋,因此能够前所未及地领会东方精神,致力于他那些无与伦比的翻译工作。
卫礼贤成功复活了这部古老的著作,给它赋予了一种新的活力。不仅许多汉学家,甚至是大多数人,都只能把这部著作看成一堆荒谬的符咒。也许没有哪部著作能像《易经》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几千年来,中国最杰出的人一直在这部著作上携手合作,贡献力量。它虽然成文甚早,但万古常新中国心理学家网官网,至今仍然富有生机,影响深远,至少在那些理解其意义的人看来是如此。我们能够受此恩惠,这要归功于卫礼贤的创造性工作。
任何一个像我这样有幸能在与卫礼贤的精神交流中体验过《易经》占卜能力的人,都不会对一个事实长久地视而不见,那就是我们已经触及了一个有可能动摇我们西方心态基础的阿基米德点。像卫礼贤那样对一种本性上异于我们的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描绘,其意义绝非微不足道,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他把中国精神的鲜活胚芽接种在我们身上,能使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本质改变。我们不再仅仅是临渊羨鱼或品头论足的旁观者,而是已经成为东方精神的参与者,能够体验到《易经》活生生的效力。
面对着东方的异国文化,卫礼贤表现出了欧洲人罕见的谦恭。他毫无芥蒂地面对它,不带任何偏见和自负,完全敞开自己的心灵,任它控制和塑造,因此当他回到欧洲时,他给我们带来了在精神和本质上都很纯正的东方图像。对卫礼贤来说,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思想观点的转移,而且也意味着人格构成的本质性重组。倘若卫礼贤不能让他内心之中的欧洲精神退居幕后,他就不可能给我们提供如此完美的东方图像,没有任何隐秘动机,也没有任何粗暴无礼。如果他让东西方在他内心之中进行一场毫不妥协的生硬较量,他就不可能完成他的使命,给我们提供一幅中国的真实图像。为了完成这项命定的任务,牺牲掉欧洲精神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仅仅是一种新鲜感觉或者新的神经刺激并不能帮助欧洲的精神。中国花了几千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东西我们也不可能通过偷窃来获得。要想拥有,我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努力。东方所能给予我们的仅仅是一种帮助,具体工作还必须由我们来做。如果我们把自己文化的根基当作过时的错误加以舍弃,把我们看成无家可归的海盗偷偷摸摸地栖身于陌生的海岸上,那么《奥义书》的智慧和中国瑜伽的洞见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带着习惯性的偏见过着人为安排的生活,如果我们掩藏真实的人性及其所有的危险暗流和黑暗,那么东方的洞见尤其是《易经》的智慧将毫无意义。
东方是带着一种对世界的懵懂无知而获得了对内在世界的认识,而我们则将凭借极为丰富的历史和科学知识去研究心灵及其深度。事实上,在目前这个时候,外在知识是内省的最大障碍,但心灵痛苦会克服一切阻力。我们已经在建立一种心理学,亦即一门科学,它将提供一把钥匙,使我们走进东方仅凭异常心灵状态才发现的大门。
这部经典的背后是一种数千年的古老文化,这种文化有机地建立在原始本能的基础之上,根本不知道那种适合于我们这些开化不久的日耳曼野蛮人的残暴道德,因此缺乏那种粗暴压抑本能的要素,不致使精神过度紧张和有毒。
古德云:世人舍本逐末。这句话针对的是那些不知道神秘力量的真正源泉何在的人。东方的精神产生于黄土地,我们的精神也只能产生于并且应该产生于我们自己的土地。
我坚决要把听起来有玄学意味的东西暴露在心理学认识的阳光之下,并且尽力阻止公众相信那些令人费解的断言。因此,他没有权利相信其他任何东西。玄学把握不了任何东西,但心理学却可以。因此,我会剥去事物的玄学外衣,使之成为心理学的对象。
荣格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真正以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欣赏甚至崇尚中国的古老经典,但他从未忘记自己所站的位置,而是坚持欧洲人应当真实地面对自己,以自己的方式从自身本性中发展出成果。如他所说,东方的精神产生于黄土地,我们的精神也只能产生于并且应该产生于我们自己的土地。
现代社会下,多数中国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立足的土地,相比于自己的经典,我们倒是更熟悉荣格的语言及其所代表的现代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我们是否能从《金花的秘密》中找到回归之途的蛛丝马迹呢?或者,至少能从中获得一点觉醒和勇气?
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