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 2023-10-09 16:55

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是教育的整体性转型,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教育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现代人的观念的确立,教育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教育结构的丰富多样性。

教育的现代化具有一般特征和内在特征,其一般特征表现在:(1)强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2)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3)在教学上表现出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化和教育主体性。教育化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仅在入学机会上的均等和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而且是充分发展每一个体内在潜力、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均等地改变所有教师和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条件通过学校加强升迁性的社会流动师生关系的平等与使教员、家长、学生和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使教师与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教育内容中意识的渗透和参与能力的培养。教育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的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于个性的一代新人。

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教育观念对社会和教育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就是摒弃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背离的落后的教育观,树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教育观念,如终身教育观、教育主体观、教育观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通过教育内容的调整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和稳定性、结构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调整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引进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是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闭路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都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教育管理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建立高质、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开放、的教育管理原则使用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素质、知识构成现代化和教育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强调要把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再次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培养大批人才,就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多方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1997年,党的十五大深刻阐明: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建设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多方面推向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教育首次成了领先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2002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强调。

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同年5月26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同志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多方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青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6年3月,八届全国第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九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再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专门列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一章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首次将人才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突出强调了人才工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02年5月7日,中央印发《********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部署,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尊重劳动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赋予人才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2002年底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这对于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3年12月26日《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加强人才工作作出决定。《决定》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作了多方面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两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基本国策,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力争有所作为,须把教育、科技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多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自主创新关键要依靠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所谓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所谓创新人格,主要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着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关系,一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为个人提出了发展成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创造了极好的机遇。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