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是学什么的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

教育 2023-10-11 17:45

《教学考试》杂志是公开发行的省级教育期刊,以服务高考改革,服务高中教学,研究高考命题规律为办刊宗旨。2018年1月与中国知网达成合作之后,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县级兼职教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篇,省级刊物《教学考试》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近20篇;给多家机构命过题、解过析;连续五届(每届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教研个人,县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主持过省级课题、市级课题。

纵观近几年高考思想学科的主观题有以下几大类:原因类、反映类、体现类、评析类、意义类、说明类和措施类。其中,措施类主观题是比较常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试题,是近几年高考中的常考题型,在高考试卷中占有较高的分值。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高中毕业班的教学经验和对近五年高考真题的研究,浅谈对措施类主观题的认识以及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这种形式的试题不限主体,如2021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 38 题,其完整设问为: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再比如 2021 年高考河北思想学科试卷的第 18 题,其完整设问为: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阐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形式的试题也不限主体,如2021 年北京市高考思想学科试卷第 19 题,其完整设问为:1990 年至今,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类型从初级制造业攀升至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从以上四方面因素中任选两个,谈谈哪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我国融入更先进的全球价值链。

与前两种形式的试题不同,这种形式的试题限制行为主体,像这种明确行为主体的措施类主观题较多,如2021 年高考湖南思想学科试卷第19 题,其完整设问为: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说明中国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再比如 2021 年天津市高考思想学科试卷第 17 题第(2)问,其完整设问为:(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价格便宜和表达爱国情怀两个角度,说明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还有 2021 年北京市高考思想学科试卷第 17 题,其完整设问为:结合材料,运用《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数据治理。

明确了措施类主观题的常见形式,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三步来解答。

第一步:审设问。解答主观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审设问,措施类主观题也不例外。通过审设问,必须明确几点,首先,明确措施类主观题有无行为主体的限制,根据上述对措施类主观题常见形式的分析可知,就行为主体而言,试题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定行为主体,另一种是不限定行为主体。其次,如果有行为主体的限定,就必须明确行为主体是谁,有几个行为主体,从哪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主体有:个人(包括劳动者、消费者等)、企业、国家等;《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主体有:公民、政府、中国党、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国际组织等。如果没有行为主体的限定,也必须明确试题不限定行为主体,并不是说明行为主体是没有范围的、任意的,就可以随意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一般情况下,措施类主观题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一种是展示某地、某人、某事成功的案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因此,学生在审材料时就要明确材料类型,答题时对症下药。

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审清设问和材料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书面答案了,一般有四个思路可借鉴:一是联系教材组织答案。在解答措施类主观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结合教材,看看教材中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果有就直接引用。二是联系材料组织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若有,就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若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三是落实行为主体组织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过程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四是联系当前时政热点与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组织答案。思想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与时政热点联系非常紧密,思想学科高考试题一般以某一时政热点为切入点进行考查。因此,在解答措施类主观题时,如果材料和教材中都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就可联系当前党和国家面对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而制定的一些重大政策中找答案现代教育是学什么的。

下面,笔者结合 2021 年全国甲卷高考思想学科试题和 2021 年湖南省高考思想学科试题来分析措施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2020 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GDP仍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4.3%,消费仍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现代教育是学什么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恢复相对缓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3.9%,对经济增长呈负向拉动。

2021 年 3 月,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上,多地设定了 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提出了许多拉动消费的具体政策与举措,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

本题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以 2020 年我国消费情况以及未来消费目标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考查。考生通过审设问与分析试题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可从两个角度形成答案要点。第一,收入角度:可支配收入、收入预期,联想主干知识可得出相应措施:大力促进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充实社会保障,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第二,从材料信息的角度: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结合主干知识分析,从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上分析可得出相应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消费;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等。据此可推导出参考答案:大力促进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充实社会保障,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消费;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习总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

法、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坚决维护国家、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守护人民福祉;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环境保、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等,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1 年立法项目更多于往年,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正在进行修订,法律援助法、社会救助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也在制定之中。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永远在路上。

本题以新时代立法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考查生活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由材料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决策、依法治国等相关知识,属于有行为主体类措施题,因而需要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材料中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现代教育是学什么的、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科学立法、立法、依法立法。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提高立法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材料中法、食品安全法、民法典等立法可以维护人民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材料中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说明立法不能离开公民的参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反映,集中民智,使法律更具有针对性。据此可推导出参考答案: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维护人民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科学立法、立法、依法立法。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提高立法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良法的形成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反映,集中民智,使法律更具针对性。

总之,解答措施类主观题,需要我们紧扣设问,明确题意,结合材料,联系教材,抓住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严密推理,准确作答。

《教学考试》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627。国内统一刊号:CN54-1058/G4)是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获中国知网全文收录,长期面向高中一线年第四期杂志稿件教育格言 经典语录,投稿不收取任何费用,稿件一经刊用,可获得30-100元/千字的稿酬。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