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教育 2023-10-12 19:37

2019年9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高级别活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教育的未来(Futures of Education)倡议,并成立了由各领域顶尖学者组成的国际委员会,以重新思考知识和学习如何在日益复杂、不确定和不稳定的世界里塑造人类的未来。

该委员会由埃塞俄比亚总统祖德领导,由18位来自教育、科学、商业、、学术和艺术界的思想领袖组成。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是该委员会的中国代表。

本书为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推出的旗舰性教育报告,为未来30年全球教育发展勾勒了蓝图。本报告提出,教育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应确保每个人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面向全社会强化教育是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理念,鼓励全球团结和国家间合作,通过推动教育的深刻变革,塑造真正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并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教育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本报告的中文版,还将举办一系列研讨活动,邀请中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展望教育发展愿景,共同商讨教育改革方略,携手推动关于教育未来的思考、对话与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25年委托一个专家委员会编写一份关于教育的全球报告,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激发变革。

第一份报告是埃德加富尔任主席的专家委员会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了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重要理念。

第二份报告是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专家委员会1996年向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译作《学习内在的财富》),确立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三个25年提出的又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报告。它瞄准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把教育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石。在教育观念上,本书延续并拓展了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的教育和知识是全球共同利益的思想,倡导把团结协作融入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过重塑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场所和技术等,去创造全人类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和谐未来。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我们已然明了,知识和学习是实现更新和变革的基础。然而全球差异以及重新构想我们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何时何地学习的迫切需要,都意味着教育尚未兑现其助力我们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未来的承诺。

为追求增长和发展,我们人类让自然环境不堪重荷,现已危及我们自身的生存。今天,高水准的生活与触目惊心的不平等在当今社会并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共生活,但在世界许多地方,社会和的结构正在遭受侵蚀。迅猛发展的技术更新变革着生活的许多方面,但这些创新没有被引导到促进公平、包容和参与的方向。

今天的人们对今世和后代都肩负重任,要确保世界富足而非贫瘠,要确保人人充分享有同样的权利。虽然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且所处环境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但我们依然有理由满怀希冀。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正处在人类集体发展史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协作所需的知识和工具的节点上。发动全人类共同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潜能从未如此之大。

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发布的这份全球报告提出了一个问题:展望2050年及以后,教育在塑造我们共有的世界和共同的未来方面,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其中给出的建议源自一项为期两年的全球参与和共建进程,该进程表明广大民众儿童、青年和成年人无不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共有的星球上我们彼此相连,而且我们务必共同努力。

许多人已亲身参与到引发这些变化的努力之中。这份报告中处处融入了他们的贡献,从如何重新构想学习空间到课程的去殖民化,以及强调社会和情感学习的重要性。报告还探查了他们对气候变化、新冠肺炎大流行等危机、虚假新闻和数字鸿沟的真实和日益增长的恐惧。

教育是我们贯穿一生的组织教学和学习的方式,长期以来在人类社会变革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教育将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新的可能性,并增强我们开展对话和行动的能力。但要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教育本身必须变革。

教育可以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审视。所谓社会契约,是社会成员之间为谋求共同利益而合作的一种默会协议。一个社会契约可反映已正式载入法律且内嵌于文化的规范、承诺和原则,因而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必须将关于教育公共目的之共同愿景作为出发点。这一契约包含建构教育系统的根本性组织原则,以及为建立、维护和完善教育系统所做的分散性工作。在20世纪,公共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儿童和青年的强制义务教育支持培养国家公识和国家发展。但在人类及其居住的星球都面临严重危机的今天,我们必须紧急重塑教育以帮助我们应对共同的挑战。这种重新构想意味着要共同努力,去创造休戚与共且相互依存的未来。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必须将我们团结起来为共同的事业去奋斗,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创新,以备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的基础上开创面向所有人的可持续与和平的未来。新的社会契约必须像这份报告一样,突出教师所发挥的作用。

放眼2050年,我们应就教育提出三个根本问题:当前的哪些工作应继续?哪些应摒弃?还有哪些需要创造性地全新打造?

任何新的社会契约都必须立足于所基于的包容、公平、合作、团结以及集体责任和相互关联等广泛原则,必须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

●确保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必须仍以《世界宣言》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受教育权为基础,而且必须将其拓展以涵盖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此外还应涵盖信息权、文化权、科学权以及获取和贡献于知识公域的权利,即人类世代积累且不断革新的集体知识资源。

●加强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教育。作为一项共同的社会事业,教育可以构建共同的目标,并助力个人和社区共同繁荣。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不仅要确保公共教育资金到位,还要包含全社会对于人人参与有关教育的公开讨论的鼎力支持。惟有如此重视参与,才能强化作为共同利益的教育一种共同选择和实现的共同福祉。

这些基本原则立足于人类迄今为止凭借教育取得的成就,将有助于确保在我们向2050年及更远的未来迈进的征程上,教育可为将来数代赋权增能以使其能重新构想未来和更新世界。

不断扩大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超出地球极限的资源使用、的和颠覆性的技术自动化,是当前这个历史转折点的标志。这些多重交叠的危机和挑战桎梏着个人和集体的权利,地球上有许多生灵深受其害。教育系统的扩展为许多人创造了机会,但很多人只能获得低质量的学习。

展望未来,不难设想一幅更加黯淡的景象。我们可以想象出地球资源枯竭、人类宜居空间日益减少。极端的未来图景之一或许是这样的:优质教育成为精英特权,广大民众因基本商品和服务匮乏而生活悲惨。当前的教育不平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只会愈加恶化,直至课程完全失去相关性?这些可能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基本人性?

●地球危在旦夕,但脱碳和经济绿色转型正在推进当中。儿童和青年在这方面业已率先行动起来,呼吁采取切实行动,并对那些拒不正视紧迫形势者予以严厉谴责。

●过去十年中,治理出现,由身份认同驱动的民粹主义情绪抬头。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对抗歧视和不公正的公民参与和行动主义日益活跃,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随着人工智能(AI)、自动化和结构转型重塑全球就业格局,创造以人为本的体面工作将成为更加艰巨的挑战。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和社区开始认可人际关爱工作的价值以及提供经济保障的多样方式。

新出现的每一项颠覆性转变都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教育领域的共同行动也会反过来对它将做出何种应对产生影响。

目前,世界各地的教育组织方式不足以确保公正与和平的多元社会、一个健康的地球以及共同的进步惠及所有人。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某些困难源于我们的教育方式。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应让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学习以及学生、教师、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教学法应围绕合作、协作和团结等原则加以组织。它应培养学生的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乎道德的行动能力,使其能在同理心和同情心基础上共同改造世界。同时也要消除成见、偏见和。教学评价应反映那些可促进所有学生的有效成长和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目标。

课程应注重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以助学生获取和创造知识,同时培养其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课程内容必须包含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人类,重新平衡我们与地球这颗生命星球兼人类唯一家园之间的关系。为错误信息的传播,应普及科学素养、数字素养和人文素养并培养辨别真伪的能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政策应促进积极的公识和参与。

作为一项协作性的事业,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以及教育和社会变革关键人物的工作应得到认可。协作和团队合作应成为教师工作的特色。对知识的反思、研究、创造和新的教学实践应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必须支持教师享有自主权和自由度,而且他们必须充分参与有关教育未来的公共辩论和对话。

学校承载着支持包容、公平以及个人和集体健康的职责,应成为受保护的教育场所,同时还应重新规划学校,以便更好地推动世界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转变。学校应成为汇聚多样化人群的场所,并让他们体验在别处接触不到的挑战和可能性。为鼓励和促进个体进行合作,学校建筑、空间、时间、课程表和学生分组都应重新规划设计。数字技术应以支持学校为目标,而不是取而代之。学校应在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方面成为典范,从而塑造我们向往的未来。

我们应终生享有并扩大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空间中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人们都应切实享有有意义和优质教育的机会。我们应整合各种自然、人工和虚拟的学习场所,精心发掘各个场所的最佳潜能。关键责任由各国政府承担,应加强政府为教育提供公共资金和对其实施监管的能力。应扩大受教育权,使之持续终身,并涵盖信息权、文化权、科学权和连通权。

大规模的变革和创新并非没有可能。我们将通过千千万万的个人和集体行动行动力、领导力、抗压力、创造力和关爱力,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新的社会契约应消弭歧视、边缘化和排斥。我们必须致力于确保性别平等和所有人的权利,不分种族、族裔、宗教、残障、性取向、年龄和公民身份。应着力开展社会对话、共同思考和共同行动。

呼吁研究和创新。一项新的社会契约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聚焦终生受教育权的协作研究计划。这项研究计划必须以受教育权为中心,同时兼容不同类型的询证方法和求证方式,包括横向学习和跨界知识交流。应吸纳所有各方(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术界和研究中心到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贡献智慧。

呼吁全球团结与国际合作。一项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需要重申在促进教育作为共同利益方面开展全球合作的承诺,并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更加公平、公正的合作为前提。在帮助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围绕实现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所需的共同目标、规范和标准协同行动方面,国际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鼓励地方、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努力。尤其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机构的工作,满足寻求庇护者、难民、无国籍者和移民的教育需求。

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的各个方面积极参与。从支持研究和推进科学进步,到作为合作伙伴为本社区和全球各地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计划做出贡献,具有创造力、创新性、在推进教育作为共同利益方面有责任心的大学在教育的未来中大有可为。

务必要让人人都能够参与构建教育的未来,包括儿童、青年、家长、教师、研究人员、活动家、雇主、文化和宗教领袖。我们有着深厚、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作为依托。人类拥有强大的集体能动性、智慧和创造力。我们正面临着重大抉择:是继续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还是彻底改弦易辙。

这份报告针对以下三个根本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哪些工作应继续?哪些应摒弃?还有哪些需要创造性地重新构想?但这里提出的建议仅是一个开端。这份报告与其说是擘画蓝图,不如说是开启思考和构想的邀约。应在世界各国、社区、学校、各类教育计划和教育系统中探讨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