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是指什么(韵文体指什么)

文史 2023-10-17 18:38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这句话出自于清代书法家梁巘(音同演)的《评书贴》,其主要是针对各个朝代书法的风格而阐述了的一段书论。

晋人尚韵,即是说在魏、晋、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讲究风度韵致。

元明尚态,即是说元、明时期的书法时尚,偏重于摹与仿,注意在字的形态上下工夫。书法潮流在元、明时代进入了一个复古时期,大凡学书者纷纷效仿晋人,而求之于刻帖。

唐代尚法,即是说唐代书法总体倾向都是重视法度,唐代书家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总结,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逐渐抛弃了晋人兼用侧锋的笔法,而追求纯中锋的用笔。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出现了森严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体现了唐朝开拓向上的精神。如颜真卿的《八决》、虞世南的《笔髓论》等等都是提出对书法规范性的重要体现。

宋人尚意,即是说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苏轼说: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黄庭坚亦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米芾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董逌亦说:书法贵在得笔意,若拘于法者,正以唐经所传者尔,其于古人极地不复到也。这些就充分表明了宋代书家们不泥古法,提倡适意的艺术主张,这种主张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米芾的《虹县诗帖》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于梁巘提出的尚韵、尚法、尚意、尚态主要是对这几个时期书法特征的概括,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主流所影响。就像唐朝以作诗为盛,故名唐诗,但唐朝也写词;宋朝以填词为盛,故名宋词,但宋朝也写诗。如若对书法并不是特别了解的朋友可以从这两种文学体裁去做对比,以此来分析唐人尚法和宋人尚意的不同。

一、诗言志,词传情。

大枣巧去皮:将干的大枣用清水浸泡3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煮沸,待大枣完全泡开发胖时,将其捞起剥皮,很容易就能剥掉。

1、唐朝以诗为盛,其格式比较固定,在沈佺期、宋之问和杜审言等人的提倡下,开创了近体诗。近体诗讲究格律,无论绝句或律诗该押韵的时候需要押韵,律诗四联的相对两联,避免孤平句等等都有其规范性。

2、宋代以词为盛,词是从诗中衍生出来了,也叫长短句,其形式比较洒脱,虽然也会有词牌来局限住,但他们不会只拘泥于一种形式,大部分的词人也会用自己的意趣的去展现。如姜夔、柳永、周邦彦等此人也会创作属于自己抒发情感的词牌。

防止镜子起水雾:浴室镜子上的水雾,用干湿毛巾都很难清理。可先在镜子上涂一层香皂,再用干抹布抹干,镜子很容易恢复清晰。

二、骈文和散文

1、骈文又叫骈体文,盛行于南北朝后期,在唐朝时,特别是在中晚唐之前大部分写文章都是用这种体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杨炯的《王勃集序》、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等等此样的文章在当时也备受推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押韵,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骈文的写作要求和水平对于写作者有很大的考究。

2、在中、晚唐时期,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开始了古文运动,与柳宗元一起倡导文体改革。一直到北宋,随着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等文学家的继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开启了散文体的书写体裁。散文体与骈体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其题材广泛且写法多样、结构自由又不拘一格,看似形散却神聚意会,整体文章不失意境,在语言表达上也不失优美更添了些自然。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如若从书法上去区分两者比较困难的话,不妨从唐诗到宋词以及从骈文至散文,再结合于书法上,其尚法与尚韵的不同可谓一目了然。唐人尚法以严谨,宋人尚意以洒脱。

其实,书法本身就有很深的奥秘,一撇一捺即是人生,每个时代的产物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和意义。一句话:尚法尚意,只可意会,莫可言传。

举报/反馈

锅用久了,锅底常有厚厚一层黑渍难以除去。如果在使用新锅前先在锅底涂上厚厚一层肥皂,那么锅底变黑后,轻轻一擦,即可除去。

1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