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爱好者(电脑爱好者合订本)

文史 2023-10-19 14:08

经公众号芝麻匠通讯社(ID:ZhimajiangNews)授权转载

在北京,不少地方都有着时代意义。

比如说起电脑,很多人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关村。

这个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地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红极一时。

每每回忆起当时,总让人感慨万分。

中关村曾是太监坟?

中关村地处北京海淀区,在元朝以前,这一带还是一片自然沼泽地带,因此称为海淀。

到清代中期,三山五园的修建带动了海淀的逐步繁荣,进而有了中关村。

▲中关村南大街 北晚新视觉供图

洗衣粉用量:若衣服不太脏或洗涤时泡沫过多,则要减少洗衣粉用量。避免洗衣粉使用过量,不仅省钱而且保护环境,可令洗衣机更耐用。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关村是过去埋葬太监的地方。但据相关资料考证,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在历史上,中关村见于文字和地图的记载先后就有中官、中关、中湾、钟关儿等多种。

或许是因为明朝时期太监被称为中官,就有了中关村是由中官坟演变而来的说法。

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的太监之坟是指清朝太监,而在这一时期,已经很少用中官来称呼他们了。

尽管今天的中关村仍有一些太监碑,周围也有太监墓等遗迹,但在清朝老中关村的地界上并未发现与太监有关的痕迹。

关于中湾,在海龙电子城附近确实存在过一道南北走向的沟渠,是清朝雍正年间修建用来排淤水的。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仍能看到这条沟渠的痕迹。

至于这钟关儿的称呼,是源自原北京图书馆馆员金勋在1940年撰写的《成府村志》一书,其中将中关村记为钟关。

金勋是成府村人,成府村与中关村相邻,当地的老人说,民国年间,中关村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因为小,也没有准确的名字,附近人都叫它钟关儿。

由此可见,中关村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统一,关于其来历也就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了。

直到解放后,政府选择在这里建中国科学院,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最终将这里定名为中关村。

▲中关村双螺旋地标 北晚新视觉供图

四大巨头两通两海

中关村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

当时的中关村,已经有一批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创业。

被称为中关村民营科技第一人的陈春先,在访问美国后,受到硅谷现象的启发,在1980年10月提出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硅谷,随后成立了先进技术服务部。

这一举动大大推进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导致了后来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中关村园区的成立。

▲陈春先

再如今天享誉全球的联想品牌,是柳传志带着10名科研人员在中科院传达室创立的,最初的名字还叫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八十年代中期,一大批科技公司先后成立,从白石桥到颐和园之间的白颐路上,逐渐发展出了电子一条街。

众多公司中,名气最大的当属两通两海,即四通、信通、科海、京海。

▲电子一条街 北晚新视觉供图

其中,四通、京海为民营公司,信通、科海为中科院与海淀区合办的公司。

八十年代末,又以四通公司发展最为强势。它主要致力于办公自动化产品的开发经营,最著名的就是打印机。

1990年,四通公司的年销售额相当于中关村所有公司年销售额的一半,被誉为中关村之冠。海淀地区有座四通桥还是用它的名字来命名的。

清水加白醋为花朵延寿!天气渐热,鲜花买回家后易枯萎,不妨在花瓶中加几滴白醋或漂白水,再把花枝底部剪一下,可延长花朵保鲜期!

▲四通桥 北晚新视觉供图

九十年代,电子一条街已经有了上万家商户的入驻,这当中就包括一家叫做京东多媒体的小店。

1998年,24岁的刘强东用1.2万元的积蓄在中关村租了一个柜台,销售刻录机和光碟。

到2003年,京东在中关村的门面数已拓展到了6个,并在沈阳、深圳开设了分公司。直到今天,京东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

中关村不仅是京城电子科技发展的一张名片,更是不少人梦开始的地方。

▲90年代中关村的各品牌广告 北晚新视觉供图

也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创业者。

▲1998年新浪在中关村街头的广告牌 北晚新视觉供图

怀念那些淘货的日子

而对于更多的京城百姓来说,中关村还有着他们淘货的记忆。

四海、科苑、中海,以及后来的硅谷电脑城、海龙大厦、太平洋电脑市场,都是过去电子产品发烧友的淘货胜地。

▲90年代的中关村是北京最集中的电子产品大卖场 北晚新视觉供图

据《北京晚报》2015年报道,34岁的穆先生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和朋友相约着去买光盘。

海龙大厦是全北京卖游戏光盘最全、最便宜、质量又有保证的地方。《三国志》、《仙剑奇侠传》都是那个时候买的,10块钱左右就可以买到正版了。在里面逛大半天,饿了就在附近吃麻辣烫或者卤煮。

穆先生回忆,为了打游戏不卡、不死机,他还经常去中关村淘硬件、自己攒机。

九十年代的台式电脑,算得上是大家电了,显示器、主机、音箱、键盘等加在一起,一台品牌机至少要卖五六千块钱,高档的甚至能上万。而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十分昂贵的。

▲90年代中关村电子卖场的商家在运货 北晚新视觉供图

因此有不少像穆先生这样的行家,自己买零件攒机器,一来可以省钱,二来也能达到更理想的配置。

当年畅销的《中国计算机报》和《计算机世界》两大报纸,一出就是一百多个版,因为太多,还有很多是铜版纸,买的时候都有一个塑料袋装着。里面除了少量新闻内容外,全是中关村各种配件的报价,攒机的人都要看。

具体的机型包括286、386、486,以及后来的奔腾、奔腾二代。

装软件的则必买《电脑爱好者报》,其合订本也曾风靡一时。

当时,过街天桥、电子市场中随处可见贩卖盗版光碟的小贩,后来加强了管理,又出现了新的营销模式。

▲90年代电子一条街 北晚新视觉供图

有人回忆,过去中关村的公交除了332和320,还有一些小公交,可以坐10到20人,票价为1到3元一位。光盘贩子就是通过这些小公交将客人拉到远处的平房贩卖盗版软件。

那时候的电脑爱好者,最爱跑的就是中关村。不过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电脑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它逐渐从一个高科技产品变为普通人家的必备工具。

加之中关村电子卖场鱼龙混杂,到了本世纪初期,这里的生意已经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直到2009年,海淀区开始推动中关村业态调整和转型升级,电子卖场业态逐步退出,高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昔日红火的电子一条街,已不再是中关村的标志。

今天再提中关村,可能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创新、创业等名词,还有备受创业团队青睐的创客小镇。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经聚集了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时隔多年,这里依然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曾经承载京城硬件市场辉煌的地方,也将永远存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过期牛奶的妙用:牛奶过期不能喝时,可将抹布浸湿,用来擦桌子地板,很快就可以将污垢除去。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