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教流派体系——楼观派

道家道场 2024-05-15 03:12

大家好,上次我们一起了解了目前道教中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道教宗派——全真龙门派。《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也觉得:“派不在人多,有高道则名。”道教中除了这些声名远播的道派,其实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人数虽少但传承完整的道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老聃徒弟尹喜所创的道派——楼观派(文始派)

简介

楼观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兴起的道派,传播的核心在陕西周至县终南山麓,以楼观为传道根据地,其楼观派的开创人是周代函谷关令尹喜,因尹喜在此修道,结草为楼,以观星望气,固名为楼观,后老子西行途经楼观并在此为尹喜传授《道德经》而影响很大,成为楼观派的开创者,但实际传播和发展楼观道的是北魏末的梁谌、王浮。以及王延、严达、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长文、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世号“田谷十老”。

楼观创派 西晋时道士梁谌师从郑法师,后又托言尹喜之后尹轨授其秘术水石还丹术、炼气隐形法,符箓与《楼观先师传》。得道后,隐去终南山。到北魏初时,楼观派已具规模。

本派发展 楼观派在北魏兴起之后,曾受到北魏太武帝的支持,刻印经书、修建宫观。至末年,以梁谌得道处为中心,至长安京城的广大地区在内,几乎都成为楼观派的布道区。隋唐时期,楼观道士利用楼观台上的粮草支持李渊起兵,并为他编制了许多利于他的谶言。李渊称帝后,有感其功,特赐地拨款,改建宫观,赐名“宗圣宫”,并大力扶持。楼观派成为全国道教中心,达到极盛。元代,并入全真教。

楼观道奉持的主要经典是《道德经》、《南华真经》、《太平经》和《文始经》等等,主要阐扬老子之道,又以老子之道解说炼形之术和长生之说,引深道教教理教义,内容涉及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特别是《文始经》不但宣传老子之道,又吸收玄学贵“无”思想,使魏晋道教在教义方面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尊奉经典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因为传说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该派道士必修的经典。

《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引《太玄经》云:无无日道,义枢玄玄。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甄正论》卷中云:(老子),后遂西之流沙,至函谷关,为关令尹喜演《道德》二篇上下两卷,论修身治国,戒刚守雌,挫锐解纷,行慈俭谦下之道,成五千余言。尹喜录老子谈论言旨为《西升记》,大旨略与道经微同。多说人身心情性禀生之事,修养之理,夭寿之由。后人改记为经。

此外,据《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所编楼观道士诸传讯载,楼观道士除修习上述诸经外,又传习多种上清经,如《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上清琼文帝章经》《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太上隐书》《灵书紫文》等,和少数灵宝经和三皇文。

修炼方术

楼观道传习的修炼方术,表现了杂采兼收的特点,即符箓与丹鼎皆习。如梁谌食炁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既晓遁甲占候之法,又断谷、服药、行气、导引,还能役使万灵,制役群邪,驱使六丁二十四神。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又能为人治病。其他楼观道士大都如此。不过,两者相比,服食药物在楼观道士中更为普遍。

楼观道发展至北周及隋,进入其鼎盛时期。道士王延,字子元,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人。西魏大统三年(537)入道,师陈宝炽于楼观。与李顺兴相友善。后访华山云台观,复师茅山道士焦旷,得三洞秘诀真经。北周武帝闻其名,遣使召之,王延至都久之,复还西岳云台观,诏增修该观以居之。

其后武帝下诏废佛、道,建立通道观。命王延于通道观校雠三洞经图,凡八十余卷;又作《三洞珠囊》(非现存王悬河之《三洞珠囊》)七卷,奏贮于通道观。隋文帝即位,置玄都观,诏以延为观主,复以延为道门威仪。据说隋文帝还从之受智慧大戒,大臣苏威、杨素等皆北面执弟子礼。王延于仁寿四年(604)卒于通道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王延传》)。又有道士严达(字道通),北魏末入道,师楼观道士侯楷,学穷琼韫,博通妙术,也驰誉于周、隋之际。北周武帝建德中沙汰佛教,正议同废道教时,诏严达入便殿,问佛、道二教优劣。严达答曰:主优客劣。谓释出西域,是客,道在中夏,是主。并谓:客归则有益胡土,主在则无损中华。 去者不追,居者自保,又何送乎。

总之,直至唐前期,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楼观道一直处于向上发展阶段。天宝(742~755)年间爆发安史之乱,此后楼观道趋于衰落。中经两宋,终于默默无闻。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曾改楼观(宗圣观)为顺天兴国。至金哀宗天兴(1232~1234)间,因遭兵燹,楼观焚毁殆尽。至元代,全真道加以修复,变为全真观宇,原楼观道士亦转为全真道士。

代表人物

尹喜——楼观派祖师,被称为“文始真人”

简介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真人、文始先生、关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甘肃天水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庄子·天下》将尹喜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官至周代大夫,时任大散关令,后遇老子,授其千古奇书《老子五千言》即今日之《道德经》。后跟随老子西出散关,化胡西域。

人物生平

尹喜,又名尹子。古书中出现最多的记载为关令尹喜。《列子》《庄子》《吕氏春秋》等记为关尹或关尹子或尹子或为关令尹喜。列子中曾多次出现尹子与尹喜等词由此可见其名为尹喜。在东汉宫廷撰写汉书时期所收集整理的先秦古籍中明确记载为《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即周朝的尹喜。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记述尹喜得道经过:周代楚康王时尹喜为巨大夫,后为东宫宾友,结草为楼,仰观乾象。一日,观见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 西,乃求出为函谷关令。遇老子,迎为师,拜求至道;老子因接喜玉历三十五章及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喜欣争持诵,奉行道成。

关尹一词被误读成官名是因为《国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门尹除门“中关尹二字由于当时没有标点符号的误会。正式的官位称呼应该是门尹。《庄子》:门尹登桓。春秋时有门尹般、门尹且渠。

尹喜与老聃

尹喜是天水籍历代文化名人中最早的先贤名士,闻名中外的《道德经》五千言,是由他承传推广于世的。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政治、军事、史学等学术界影响极为深远,意义非常,尹喜的功德是无量的。

大型辞书《道藏·尹喜传》、《水经注》等书中可以看出,老子西行主要活动在渭河中上游一带,除了伯阳柏林观、讲经台等地之外,他们还去过秦州区的老君台、玉泉观、崆峒山、敦煌等地。

尹道寺与老子讲经台相距约数里路,殿宇中祀尹喜圣像。尹道寺建筑规模不大,殿前悬挂古联一副,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颂《道德》”,对尹喜给予了历史的精辟颂扬和评定。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民间传说

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为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阳龙山上筑庵讲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书立德,修行练功,经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老子为了使其学说得以广泛传播,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独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铭记师父教诲,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

传说尹喜任函谷关令期间,一次在观察天象时,发现从东方飘来一团紫气,他意识到将有伟大的人物到来。不久,果然看见老子(也称太上老君,道教的创始人)骑着青色的牛经过这里。尹喜赶紧出来迎接,诚心请老子在这里休息几天。老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就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并向他传授了修炼的方法,还应他的请求,写了一部著作,就是《道德经》。临别时,老子跟他约定,1000天以后在四川相会,然后就浑身发出金光飞到天上去了。老子走后,尹喜一面刻苦修炼,一面整理老子的著作,写成一部道教经典,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了一部叫《关尹子》的书。1000天时间到了,他就按照约定前往四川和老子相会,老子称赞他的成就,并封他为无上真人,一起升到天上去做神仙。

名胜古迹

说经台

说经台是古楼观的中心,相传是老子为尹喜说经之处。建在山麓一个突起的峰巅,海拔五百六十公尺,苍松古柏,四面环抱,柳林青翠,屏障台前。

进入楼观风景区,沿林荫大道南上,至竹林北畔折向东行,即为说经台山门。台坐北向南,山门一间,碑厅六间,东西两亭,分列左右。由山门再上,则有蜿蜒曲折的磴道,通向台顶。顶上为老子祠,是一座宽阔的四合头建筑,殿内原有泥塑老子坐像一尊,今已无存,尚待修复。东西两旁还有四子殿、方丈、斋舍等。庭院前后,古柏参天,清幽旷远,如临仙境。正如宋诗人苏轼留题诗句说:“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出老子祠后门下行,有伸向东西两面的石阶,沿阶行,过走廊,即抵藏经阁。五间并列。阁内将收藏《道德经》各种版本、历代研究道德经的文献典籍,以及道教文物。

上善池

上善池在说经台山门前两边,池为八卦形。池内北壁有一伸出水中的石龙头部,口中吐水,潺潺有声。传说饮此池水,可以疗疾,并可延年。因老子《道德经》讲 “上善若水”,故名之曰“上善池”。池旁的六角亭下,覆盖一碑,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隶书“上善池”三个大字。

炼丹炉

炉在说经台南约二公里的一个峻峰上,海拔九百四十公尺。峰上砖砌八卦形丹炉,相传老子曾在这个炉里炼丹。门前原有对联一付,是用道教专用奇字,译为楷书是:“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这付对联后由道士把它刻在说经台上《道德经》石碑之旁。

仰天池

仰天池也叫天池,在说经台东南约七公里的山峰上,面积约五十平方米,海拔一千五百公尺。池中绿波盈盈,彩鱼戏水;有一只用芦苇根结成的天然船,可供游人登憩游驶。按神话传说,此池是当年老子打铁焠火之处。自然景物,蔚成奇观。

宗圣宫遗址

宗圣宫原为楼观主殿,位于说经台北二公里许的西巷村东。据《古楼观志》记载,宗圣宫系唐代修建,殿宇极为宏伟,惜屡遭兵燹,现已荡然无存。遗址尚有各代碑石七通,古柏十一株,三鹰松及古报杏树各一株,石狮石牛各二头。

古银杏树

古银杏树有雌雄二株,宗圣宫一株为雄树,树身直径三米,高约二十米,相传为汉代所植,树龄约二千年。虽树身半毁,但枝叶仍极繁茂。雌树在说经台山门前,树身直径约二米,高二十九米,树盖如伞,叶茂实繁。

系牛柏

在宗圣宫遗址偏东,据《古楼观志》记载,老子入关驾车之牛即系此柏上,历时二千余年,苍劲犹昔。元朝至元戊寅 (公元一七二八),皇子安西王特遣提举段德玉,琢石为牛,置于树下,供人瞻仰,今尚完好。

化女泉

化女泉在说经台西约一公里处,传说老子曾扶杖到此,插杖于地,以七香草点化成为美女,以考验弟子徐甲学道之心,插杖处遂成一泉,泉水清洌,

老子墓

在说经台西约四公里的峪关遇仙桥以西,西楼观的东北。墓呈椭圆形,冢方四米,面积占二十平方米,墓前竖立清代毕沅书 “周老子墓”碑石一通。一九五七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各位看官,福生无量天尊。

学之道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