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嫁习俗中,为何婚后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门”有何讲究吗

民俗文化 2024-09-13 23:53

农村婚嫁习俗中,为何婚后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门”有何讲究吗

农村新婚后三日,新郎为何要陪着新娘回门?

农村结婚有很多规矩和讲究,很多的风俗习惯其实想想都非常人性化,蕴含着道理。比如嫁闺女当日,要有娘家家族里有头有脸的人做送人客,送闺女到夫家;看二日;三日回门等等。

下面阿兮就来说说我们胶东农村的新婚规矩:

一、婚礼最高贵的客——送人客

农村选送人客,一般选家族里体面的叔伯辈,这可是去给侄女撑场子的人,要酒量好,有见识,能应付大场面,说穿了,就是不能让婆家小瞧了娘家人。

男方这里自然也要找出家族里最有头有脸的人物来陪客,要能说会道,场面撑得住,陪喝陪吃陪聊,能展示出男方实力和热情真诚,又得维护住女方送人客的面子,达到皆大欢喜。

在农村,关于送人客的故事真是太多了,几乎每次村里有结婚的,这些新故事都会在街头巷尾热闹一段时间。

二、看二日

农村的看二日,还是娘家去婆家看。一般是新娘的兄弟或叔伯兄弟等,其实就是不放心自家闺女经过洞房花烛后,有没有发生一些变故,受没受婆家欺负等等。

新媳妇刚刚去了婆家,又刚刚踏入婚姻生活,难免有些不适,有娘家人来,有委屈啥的有人说,若是闹得十分不愉快的,还有二日直接跟娘家人回了家的。

若是皆大欢喜,那男方自然是好酒好菜招待女方看二日的客人。吃好喝好,欢欢喜喜回家回复父母,在婆家挺好,父母也就放心了。

三、三日回门

结婚后三日,男方家要准备成双成对的礼品,打发儿子儿媳回门,去丈母娘家。这样的习俗,也是加强双方感情沟通,让丈母娘和娘家门上的人亲眼看到,人家小夫妻确实恩恩爱爱,幸福美满。

女婿来了,丈母娘要打荷包蛋给女婿吃,好好招待。但一般不留宿,让小夫妻傍晚前回婆家。若是实在是远,当日无法回去要留宿,那也不能在娘家同房住,要分开,尤其是家里有兄弟的家庭,更要注意。至于独生子女的,不讲那些老规矩也罢。

农村结婚习俗,真的非常人性化,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却传递出父母及家族对儿女的关心与爱护,即使女儿出嫁了,也绝对不是泼出去的水,娘家是永远的依靠,娘家的家族兄弟姐妹都是女儿的脊梁骨,随时可以为孩子撑腰做后盾。您老家有这些婚嫁习俗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交流!

男婚女嫁是人生中一件大事,虽说如今不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婚嫁习俗也是少不了的,马虎不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都是渴望美好姻缘能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在大城市虽说少了诸多环节,也是因为环境因素不允许,但能得到父母和众位亲友见证,从婚姻殿堂许下的承诺,再去履行自己职责。而农村礼节及习俗也是对婚姻一个美好祝福,礼多人不怪嘛!希望顺风顺水,一切称心如意。

农村婚嫁习俗中,为何婚后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门"?有何讲究?

新婚三日无大小,忙得晕头转向的新郎新娘也要做人生中的回门礼。

"回门”在农村确实有诸多讲究,首先是新娘家人在回门日去接闺女和女婿。古代人也叫"归宁“,就是让自己的女儿归家修身养性,得到安逸宁静的生活。也是舍不得女儿,疼爱的一种表现。

"回门"为何选择第三日呢?农村习俗包含很多含义。这也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新娘子过门洞房花烛夜,第二日要适应环境,对公公婆婆有一个融入过程,这一日是女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由不得父母的支配权。其实是一种大度,也是一种尊重。第三日则接女儿,准女婿成双成对回娘家,也是拉近距离。

"回门"父母打消诸多顾虑,一是小俩口融入情况,是不是有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感觉。二是母亲询问女儿一些问题,对准女婿的印象,及公公婆婆是否能好相处。三是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慰劳慰劳女儿和新姑爷。

"回门"有何讲究?注意点什么?

"回门"如今已经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了,只有能在形色上做到尽善尽美就行。有人家为了省事,在当日就做一个回门礼,并邀请新娘娘家人一起参加新婚宴席。过去回门三日后选择良辰吉日成双成对回娘家,如果路途遥远必须在婚床上放上一杆秤,一碗米。意为婚床不能空着。秤大家都知道,寓意为称心如意。回门在娘家,如果住宿,应该说客随主便,有不能睡在一起的风俗,但如今这些陋习己经有所改变,怕准女婿见外,产生误会,觉得容得下这个人,可容不下人的心。

"回门"不过是结婚时一个程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放心不下呀。"回门"就是解除父母一些顾虑,出双入对也让父母了得一桩心思。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