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教育十年: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从数据看教育这十年,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说,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用数据介绍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万人。
全国共有幼儿园29.5万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05.2万人,毛入园率88.1%,十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实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在校生1.6亿人,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2万所,在校生3976.4万人,毛入学率91.4%,十年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学校3012所,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十年增加1100余万人,毛入学率57.8%,十年提高27.8个百分点,翻了近一倍。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刘昌亚介绍,十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十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另外,我国普惠性幼儿园更多了。2021年全国有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普惠园中一半是公办园,有12.8万所,比2012年增加7.2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7.8%,比2016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在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了。实施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更多了。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万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了。通过国家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录取到重点高校的人数累计达95万人。
农村地区的孩子营养状况改善了,个头更高了。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2.38万所,受益学生达3.5亿人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4.2cm和4.1cm。
刘昌亚介绍,我国义务教育音体美劳等课程建设明显加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和劳动技术课程教师分别达到67.4万人、83.0万人和10.9万人,相较十年前,分别增长55.4%、52.3%和18.3%。全国95%的学校能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建立96个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示范带动各地中小学蓬勃开展劳动教育,实现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求。
基础教育大班额问题有效破解,十年来,小学大班额比例从14.0%降至0.7%,初中从28.3%降至0.7%;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从47.8%降至4.8%,下降了43个百分点。
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
高职三年扩招413.3万人,2021年高职(专科)招生552.6万人,是十年前的1.8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
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十年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供给了7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高等学校(未包含高校)十年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在学博士研究生50.9万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研究生195.4万人,占全国58.7%。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基计划累计招收1.8万余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刘昌亚说。
学校校舍条件明显改善。十年来,幼儿园生均校舍面积从5.8平方米增至10.2平方米,生均活动室面积从2.4平方米增至4.0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1平方米,生均室内体育用房及运动场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通过实施全面改薄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学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观,中西部农村地区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得到群众公认。
教学设备配备达标快速提升。2021年普通中小学五项设施设备配备达标均超过90%(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数学自然(小学)/理科实验(中学)仪器)。从生均仪器设备值来看,义务教育学校2285元,是十年前的3.1倍;普通高中4968元,是十年前的2.3倍;中等职业学校8082元,是十年前的2.6倍;普通、职业高校17091元,是十年前的1.7倍。
学校信息化配置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接近100%;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超过70%,较十年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全国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数字终端数分别为14.9台、21.0台,较十年前增加8.4台和10.6台。
教师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844.4万人,比2012年增长26.2%。长期以来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推进师范生公费教育,在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带动下,全国28个省份实行地方院校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约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00亿元,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800万人次。特岗计划累计招聘103万名教师,覆盖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有力支撑了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
教师素质显著提升。2021年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受过专业教育的比例均超过85%,比2012年分别提高24.2和39.1个百分点。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0.3%、90.1%,比2012年分别提高37.7和18.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从2012年的5.0%提高至2021年的12.4%。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普通、职业高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77.5%,比201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分别为42.4万人、13.2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19.5万人和6.3万人。
另外,十年来,教育系统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刘昌亚说,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教育学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国(境)外建设了25个鲁班工坊;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华设立了10个二类中心;设立了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和姊妹大学网络;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共举办37场会议,签署300多项合作协议,达成近3000项具体合作成果;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