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文物(什么叫文物修复)

文史 2023-10-18 13:20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文物修复专业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群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文修复师,默默地固守冷宫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是故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是故宫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却始终不为人知。

大众对于文物修复的兴趣日益增长,但文物修复到底要做什么?相信更多人还是一知半解。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

44年前,中国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震惊世界的神秘地下军阵在陕西临潼重现世界。

威名赫赫的秦帝国就这样露出了它绚烂的冰山一角:朱红、紫红、粉红、粉绿、粉紫、粉蓝、橘黄、黑、白、赭……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军阵仿佛仍在守护着大秦帝国。

然而,这些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色彩却只维持了几分钟,甚至只有15秒,须臾之间,颜料纷纷脱水、起翘、剥落。

2014年9月22日,保护修复后的绿脸俑

为了弥补兵马俑迅速褪色这个遗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外科学家开展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与合作,并有了令人意外的发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弗利尔研究所的伊丽莎白·菲兹胡等人第一次从汉代陶器、青铜器彩绘及颜料中分析出蓝色和紫色硅酸铜钡,并命名为汉紫、汉蓝,也称中国紫中国蓝。

经过多年艰苦攻关和科学研究,中国考古工作者也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突破,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了人工合成的中国蓝和中国紫,将中国人工合成颜料的历史推前了许多年。

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者成功地找到了运用聚乙二醇与聚氨酯乳液联合处理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这两套保护方法对秦俑彩绘进行了加固,成功有效地保护了随后出土的珍贵彩绘陶俑,不但使以后出土的兵马俑保留色彩成为现实,也为中国众多陶质漆底彩绘文物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护。

在最近几年的发掘中,带有油漆的兵马俑甫一出土,就被喷上PEG防腐剂,并用塑料膜包裹,以保持湿度。而色彩最为丰富的兵马俑,则与周围的土块一起被移送至现场的实验室,进行更为科学精细的处理。

为了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兵马俑保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如今已成立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显微分析实验室等5个专项实验室,以及彩绘文物保护实验室和综合修复实验室等,先后获国家文物科技保护和技术创新一等奖,在修复技术、粘接材料等方面也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2016年10月31日,保护修复后的彩绘御手俑

再用著名的五牛图》举个例子,现存的《五牛图》有几个版本,这里说到的是故宫版《五牛图》,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博《五牛图》是这样的:

《五牛图》局部

但是在修复之前是这样的:

煮饺子不粘锅:煮饺子时要添足水,待水开后加入少量的食盐,搅匀后再下饺子,这样能增加面筋的韧性,饺子不会粘皮粘锅,汤清饺香。

《五牛图》修复过程

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就是故宫博物院字画修复专家孙承枝先生。

1977年1月28日,几经波折最终赎回的《五牛图》被送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整幅画作的修复工作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亲自主持。

当时的这幅传世名画已经千疮百孔、遍体霉斑,仅五牛身上大小蛀洞便达数百处。根据 《五牛图与孙承枝》一***录:孙承枝先生手接《五牛图》后,心情凝重、寝食难安。数日之间,图卷陈于几案,不曾妄动。他借助放大镜反复探查,潜心思索,寻求最佳修复方案。

《五牛图》修复过程

残损《五牛图》的破洞太多,修复的关键是补洞。悉心研究原画纸的质地、帘纹、光泽、颜色,严格择选配补用纸,是最紧要的事情。当然,要找到与原纸完全相同的配补材料几乎不可能,只好力求近似。

幸好故宫的旧藏丰富,孙承枝先生反复筛选,屡次用小样较试,最后择定一种年代相近、质色相当的旧纸。纸怕水湿,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更何况一张墨彩淋漓的古画?可《五牛图》正是用水去污除垢的。

白水浇上去,黄色的水流下来,孙承枝先生用排笔蘸热水反复刷洗画面,水色清澈之后,画面虽然依旧破损,但是纸色、墨彩、印鉴、题跋却已经焕然一新。

《五牛图》修复过程

揭除托纸的繁难,行家里手也不得不小心对待。传统国画的装裱通常有三四层用纸。文物修复师称画纸这层为画心,紧贴画心的托纸为命纸,再后面的一两层托纸叫背纸。

《五牛图》旧裱共有四层。两层背纸很快揭去,再揭命纸,可就费事了。命纸与画心直接粘连,起着保护画心的作用。揭除命纸时若稍有疏忽,或揭掉半层画心;或掉粉掉色;或揭得厚薄不匀;或揭伤画面;还有的揭完命纸,画心粘在案上起不了台,或勉强起台而支离破碎,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五牛图》修复对比

孙承枝先生揭除《五牛图》的命纸自然更是慎之又慎,加意小心。他先用镊子轻轻地、一点一点地揭起命纸,遇有难点还得靠手指揉搓,以中指触觉掌握力度轻搓慢捻,搓捻成极细的小条取下,不伤画心,不留屑片,完满无损地过了这一关。《五牛图》这样一幅不大的手卷,仅只揭除这一张命纸,就足足用了五天。

至此,《五牛图》上的累累伤洞显露无遗,孙承枝先生并不急躁,他仔细琢磨每一处破洞、大小、缘口纹路、残损形态,然后择纸裁割拼对,粘连缀合,务求补口四周厚薄均匀,平整干净,不留痕迹。就这样,孙承枝先生一处一处,随洞随弯,运用了掏、转、补、刮,各种巧妙地处理手法,把这幅大小破洞五百多处的《五牛图》竟然补缀得完好如初,天衣无缝。

《五牛图》完成修复后

8个月后,一件生命垂危的顶级文物,在孙承枝手中重新焕发生机。

到这里为止,相信大家对于文物修复和文物修复师已经有了粗浅的理解,这是一群为文物做手术的特殊医生,是一个专业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作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标准和培养机制不健全,中国的文物修复师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截至2012年,全国仅有2000人左右,严重影响着文物的保护状况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物工作已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而中国仍停留在抢救性保护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文物修复师的缺乏。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敲响重视文物修复的警钟

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新增了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等三个备案本科专业。

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计划招收20人,实际招收21人,报考人数多达1082人,报录比高达52:1;2022年计划招收25人,报考人数同样多达上千人。

▲中央美术学院2021年计划招生人数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计划招生人数

▲中央美术学院2021年报录比

几年前还略显冷门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近几年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同时,国内也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

2021年11月3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将推动有条件的高校适当扩大考古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发展文物修复、考古技术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工交叉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在近年来均受到重视,比如广州美术学院的传统书画保存修复、材料与油画修复,鲁迅美术学院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天津美术学院的书画鉴定与修复等均涉及到了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概念。

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新设立此专业,让学生建立造型基础,掌握绘画技能,建立中外美术史及人文社科史论通识,熟悉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伦理、原则等,以艺术与科学研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培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开设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院校近百所:

央美修复学院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前身为修复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11月27日,学院的成立旨在整合校内修复力量与资源,建立和发展修复学科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高层次修复人才,推动修复专业的科研发展和学术进步。现任学院院长为王颖生。

学院成立以来,逐渐接手传统壁画、油画、卷轴画修复工作室的教学研究工作,对分散在各院系的教学资源、空间、设备等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3+1+1 即传统壁画修复工作室/油画修复工作室/卷轴画修复工作室+科学实验室+材料工作室的组织框架。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业内权威专家学者,扩充师资梯队,设计修复专业课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修复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为开展本科教学夯实了学科基础。

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增设文物保护与修复本科专业,成立修复学院并开启本科招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双一流重点发展学科之一,修复专业取得了从筹备到落地的实质性进展。同年,修复学院新增中国传统重彩壁画创作与修复研究、油画保护与修复研究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完善了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科的进阶教育。

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已溶解在菜汤里。比如小白菜炒好后,会有70%的维生素C溶解在菜汤里。

· 食艺兽7名学子成为首届本科新生 ·

▲食艺兽优秀学子:刘室茗、陈家愉、林一铭、张沐卓暄、林郑涵、王雪莹、张宇峰

现今文物修复在欧美国家、日韩、台湾地区都已形成独立、相对完善、科学化的学科体系,而在中国大陆,文物修复专业多设立于综合院校,文物修复的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有着难以估量的艺术品、文化遗产修复需求,人才短缺且青黄不接,因此该专业建设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央美术学院历来重视古代艺术遗产研究,长期支持各院系从事研究和创作,壁画系、 油画系、人文学院、美术馆在近十几年里陆续建立了各自专业的保护修复工作室,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家课题,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为进一步推动文物修复专业的发展,对分散于美院各专业院系的修复专业资源及教师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修复学科教学的专业化、系统化和高效化,中央美术学院在2015年11月27日于全国艺术高等院校中率先成立了修复学院的前身即修复研究院,以填补学科空白,探索修复专业教学研究模式,为修复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积累经验。

培养目标

本科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基本修复能力的专业人才。经过1-2年的通识基础教育,学生将进入传统壁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卷轴画工作室进行各艺术门类的修复方向专攻。通过4年制本科专业学习,学生拥有较高的美学和哲学思想,具备绘画造型基础和材料运用能力,广泛了解美术史和修复技术史,建立科学辩证的修复理念,初步掌握一项艺术门类的修复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及实践问题的能力。

硕士学位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具备独立修复能力的专业人才,对保护与修复专业拥有更加整体和宏观的学科观念,能以专业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掌握一项艺术门类的修复技能,对其他艺术门类也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修复能力。硕士教育较本科相比会更加专业化、具体化,对于其文化视野的广度精度、相关知识储备量、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更高。要求硕士研究生进入用人单位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与本科阶段相比具备更强的研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另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会有长期的进阶发展,为修复专业领域师资力量储备人才。硕士培养在本科专业基础上发展,目前拟设两个专业方向:中国传统重彩壁画创作与修复研究、油画修复研究。

就业方向

文博单位、文物保护研究所

文物修复领域高精尖修复人员的稀缺已是众所周知,远跟不上待修复文物增加的节奏,因此文物修复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进入文博单位、文化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

博物馆、美术馆

投身于艺术相关的公共服务产业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机构,不仅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还能拥有一定的开放性与自由度。

拍卖公司、艺术品投资公司

修复专业毕业生还可以进入艺术市场,从事艺术品收藏、拍卖、鉴赏等工作。

画廊及艺术经营机构

除文物修复实践工作,还可凭专业理论素养进入画廊、艺术经营机构从事相关策展、运营、推广、撰稿等工作。

自主创业,创办修复工作室

在科技创新、民族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国风潮流呈现澎湃之势,国潮兴起为文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从修复专业毕业的学生还可以凭借自己扎实的技艺选择创业。

高校任教

目前国内文物修复领域人才短缺,文物修复专业已经是各大高校亟待开设的专业,在教师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选择修复专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也是很好的选择。

据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中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大量理论与专业素养兼优的文物与艺术品修复人才。就业前景光明,有志于成为这类人才的你,准备好了吗?

举报/反馈

用洋葱擦玻璃更明亮!将洋葱一切两半,用切面来擦玻璃表面。趁葱汁还未干时,迅速用干布擦拭,玻璃就会非常亮哟,赶快试试吧!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