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富平县:人才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羊圈光照不足,过于潮湿,又没严格消毒,导致羊得了支原体肺炎病。给羊饲料里掺上白头翁散、土霉素进行喂养,不出三天,你家的羊就会活蹦乱跳了。”“好!”“羊”专家的一番话,总算让陕西省富平县刘集镇曹管村村民崔选雄悬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他高兴地说:“有奶山羊专家技术队在,羊再耍麻达,心里也不慌了。”
富平是全国“奶山羊之乡”,也是业界公认奶山羊繁衍生息黄金区。作为“关中奶山羊”养殖的“黄金区”中的“核心区”,刘集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打造领头“羊”,引进“羊”专家,培育“羊”人才,为产业发展汇聚人才智力、插上技术“翅膀”。像崔选雄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鼓足了发“羊”财的底气。
选准“领头羊” 激活“动力源”
“从买羊羔到打疫苗,从养殖到销售,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我们都能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乡亲们安安心心发‘羊’财。”蒲海燕是富平县一个奶山羊养殖合作社的理事长,刘集镇奶山羊产业党支部的宣传委员,也是当地的“羊”专家。在她的带动下,周边70余户养羊户单户养殖规模从五六只扩大到二三十只,好几户从养十来只羊到建起百只左右的羊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富平县创新组建4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以百名专家为引领、千名专家为支撑,联镇联村联户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2600余场次,应季播出技术推广节目196期,受益群众60余万人次,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各得其所、各尽其长。刘集镇围绕发展奶山羊产业,专门成立奶山羊产业、电商产业2个党支部,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上门服务130余场次,农村党员、企业党员、行业党员构成人才矩阵,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个性技术服务”,也为产业链发展带来“共性技术支撑”,形成“支部建在产业链、人才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建立“领头羊”培育体系,推进村级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2020年村级换届中,吸纳35名“乡贤”、“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推荐产业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发展为党员,不断提升村支部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选派3名村支部***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学历、提升技能,蓄足乡村振兴人才“领头雁”。
引入“新农人” 点燃“新引擎”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为奶山羊产业出一把力,为乡亲过上好日子尽一份心。”作为刘集镇本地人,富平县天之润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高良在外经商多年,2016年返乡,投资700多万元建起羊场。
乡村振兴离不开有带动力、有技术性的好项目,这就需要引进“新农人”。富平县对引进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最高资助100万元、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发放5-25万元津贴、引进专家享受1万元津贴、创建专家工作站补助10万元......,提升引才环境,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刘集镇用好全县人才政策的同时,通过改善村庄面貌、找回乡村韵味,让人才想归来、留得住,先后吸引张高良等18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建成奶山羊规模化养殖场区27个、培育家庭农场100余个,建成奶山羊专业示范村10个,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引擎”。
人才兴,则乡村兴。刘集镇把校地合作作为引进高端人才、攻关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水平的突破口,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建奶山羊产业专家工作站,引进罗军、杨增岐、马保华等15名知名专家教授,奶山羊养殖标准化、安全体系化等有了坚实支撑。
培育“主力军” 跑出“加速度”
“听了短视频拍摄、制作培训课,脑子一下开了窍,这样的培训,真提劲儿。”富平县刘集镇大张村村民姜雀所说是电商产业党支部的直播带货培训课,今年已经组织了9场。
“优选电商培训课,让乡亲们的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让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刘集镇党委***黄海峰介绍,为培养本土人才,刘集镇专门建设奶山羊、电商培训两大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组织相关人才举办实用技术讲座80余场,发放技术规范手册,不仅提高了群众养殖水平,也以点带面提高了全镇奶山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同时,免费开放高标准带货直播间,让群众“学完就练”,“带货能手”“本土网红”正成为乡村振兴新生力量。
刘集镇还开设乡村振兴厂房“讲堂”、“田间”课堂、“怀德”夜校等全民培训班,及时把人才技术成果传播给群众,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富平县农民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养殖大户等实用人才培训,培育中高级职业农民71人,兑现奖金1.5万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下一步,刘集镇将着力推进“奶山羊产业强镇”“奶山羊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奶山羊“养殖+旅游+文化”一、二、三产融合“样板间”,构建“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发展产业、人才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新格局,唱响“生态刘集、羊名天下”的“牧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