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应该以一个好的问题开始,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会激发出人们十足的好奇心,促使人们捧起这本书一探究竟。河森堡《进击的智人》(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便是这样一本书。
通俗地说,《进击的智人》是一本讲人类历史的科普作品,与其他同类型的著作相比,罕见地加入了关于华夏历史的篇章。作者河森堡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中国人如何看待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历史。
河森堡提出的观点,其实和很多主流的学说并不一致。但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正是因为不同意见的存在,知识的边界才得以扩展,主线的缺憾才得以修订,颠覆的想法才得以产生。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高血脂、糖尿病困扰,而许多日常用品往往用不了几次便被丢弃。回顾过往,中国十几亿人口告别饥饿,距今也不过才短短几十年,我们怎能轻易忘怀?可以说,匮乏塑造了器官的工作模式,而应对匮乏则是我们思维方式的逻辑底层。回顾人类演化发展的历程,理解人类历史上所经历过的种种可以称之为惨烈的匮乏,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现在,通往更美好的未来。
以匮乏为主线,河森堡在极为宏大的视野下,回顾了300万年的早期人类历史和8000年以来的农耕文明史,我们会发现有两种匮乏令人瞩目,即食物的匮乏和医疗的匮乏。解决食物的匮乏,需要协调人和作物、牲畜之间的关系;解决医疗的匮乏,则需要协调人和细菌、病毒之间的关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让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作为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这个岗位上努力工作长达七年的专业人士,河森堡无疑拥有超强的讲故事能力。阅读河森堡的文字,就像看山泉里跳跃的水珠哗啦啦地从眼前淌过,那是一种忘却环境、全身沉浸的心灵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许多有意思的问题将会得到解答,比如:为什么人类皮肤如此光滑?因为这有利于散热;为什么人类首先进入母系社会?因为狩猎并不是经常有收获,通过采集获取的食物占到了当时食物总量的60%至80%;为什么尼安德特人脑容量比智人还高却被智人消灭了?因为尼安德特脑的相当部分被用来发展和视觉有关的功能,因此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智人差很多读者从这些充满奇趣的故事中收获了大量知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历史、爱上历史。
通过河森堡的讲述,读者还能够重新理解中国历史。本书的第二部分,紧接着人类史,叙述了从夏至清的中华文明史。在南北朝大、明朝统治崩溃等一些特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地质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剧烈影响,也为我们了解史实全貌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书中还涉及不少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大家在去国家博物馆之前可以先读一读,这样文物会变得更加鲜活,我们的心灵也会被穿越时空的厚重感所震撼。